日韩精品高清视频免费在线看-日韩欧美亚洲第一在线-国产区欧美区亚洲区-在线动漫欧美自拍亚洲日韩

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 提升洪澇災害防御能力

時間:2021-10-20  來源:中國水利  

  6月28日,李國英部長在“三對標、一規劃”專項行動總結大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指明了推動新發展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的六條實施路徑,要求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并對“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這一實施路徑提出了明確要求。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對不斷提升我國水旱災害防御能力、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一、準確把握我國防洪減災工作面臨的總體形勢

  我國是世界上洪澇災害最為頻繁和嚴重的國家之一,歷史上發生的大洪水災害,曾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重的破壞和沖擊。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防洪減災工作,習近平總書記近年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經過多年建設,我國主要江河流域以水庫、堤防、蓄滯洪區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防洪減災體系逐步完善,戰勝了多次流域性區域性大洪水,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雖然我國大江大河干流已基本具備防御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洪水的能力,但還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環節,部分大江大河堤防尚未達到規劃確定的防洪標準,部分江河控制性工程不足,對洪水調控能力不強,蓄滯洪區建設滯后、啟用困難,洲灘民垸及行蓄洪區仍居住大量人口,中小河流、山洪災害和病險水庫等仍是防洪薄弱環節,城市防洪排澇能力依然偏低,洪水風險管控能力、防汛智慧化水平有待提高。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極端天氣發生頻次呈增加趨勢,進一步加劇了洪水風險威脅。特別是2020年多個流域發生流域性大洪水,2021年鄭州等地區遭受極端暴雨災害,暴露出防洪減災體系仍存在突出短板和薄弱環節,防洪安全風險依然突出。

  在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階段,統籌發展和安全,落實高質量發展,對提升國家防洪安全保障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實施防洪提升工程,解決防汛薄弱環節,加快防洪控制性樞紐工程建設和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全面推進堤防和蓄滯洪區建設;不斷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提升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防御工程標準,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這要求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和憂患意識,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補齊防洪短板和薄弱環節,切實增強洪澇災害防御能力,有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的總體思路

  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發展和安全,遵循“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的防災減災救災新理念,堅持“建重于防、防重于搶、搶重于救”,科學把握洪水發生和演進規律,統籌協調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關系,防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進一步優化流域防洪減災布局,以流域為單元構建現代化防洪工程體系,錨定“人員不傷亡、水庫不垮壩、重要堤防不決口、重要基礎設施不受沖擊”總目標,全力守住防洪安全底線。

三、提升防洪減災能力的重要舉措

       一是提高擴大河道泄洪能力。對北方河流,恢復河道行洪能力,減輕河道淤積萎縮,確保行洪暢通;對南方河流,維護河勢穩定,協調好干支流關系,減輕干流防洪壓力。通過新建一批骨干排洪通道,解決平原河網地區外排通道不足、洪水出路不暢等問題。以大江大河干流堤防達標建設和重點河段河勢控制為重點,開展防洪綜合治理,對涉及國家重大戰略區、重要經濟區、重要城市群、重要防洪城市的重要河段,按照流域防洪規劃和國家規程規范等要求,復核防洪能力,修訂防洪標準,適時開展提標建設。進一步加快實施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實現治理一條、見效一條。

       二是增強洪水調蓄能力。以提高流域洪水整體調控能力和重點地區防洪能力為目的,加快實施流域控制性水庫工程建設,充分發揮其有效攔洪削峰錯峰的作用,減輕下游防洪壓力,主要通過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鞏固和提高現有控制性水庫工程對洪水的調控能力;對洪澇災害頻繁、缺乏控制性水庫工程的河流,通過規劃新建重要干支流控制性工程,進一步提升流域洪水調蓄能力。流域控制性水庫工程建設,應兼顧水資源綜合開發,加強洪水資源化利用,采取措施降低生態環境影響。

       三是確保分蓄洪區分蓄洪功能。加快蓄滯洪區布局優化調整與建設,以長江、淮河、海河等流域為重點,推進蓄滯洪區工程和安全建設,重點推進啟用幾率大、分洪滯洪作用明顯的蓄滯洪區建設,確保蓄滯洪區“分得進、蓄得住、退得出”。以恢復蓄洪空間、行洪通道和生態空間為目標,分類開展洲灘民垸整治,科學推進退田還河還湖和江河尾閭空間、湖泊通江通河通道侵占整治,恢復行洪納洪滯洪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