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英部長在“三對標、一規劃”專項行動總結大會上強調,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要堅持以“十六字”治水思路為指導。“十六字”治水思路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系列重要講話的思想主線,是邏輯嚴密的治水理論體系,是新發展理念在治水領域的集中體現。我們必須統一思想,以“十六字”治水思路作為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遵循,把“十六字”治水思路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到水利高質量發展各環節全過程。
一、深刻領會“十六字”治水思路的豐富內涵,準確把握貫穿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治水重要論述的思想主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洞察我國國情水情,深刻分析經濟社會發展大勢,就保障國家水安全發表重要講話并提出“十六字”治水思路,指導治水工作實現了歷史性轉變,彰顯出巨大的思想偉力。關于“節水優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治水包括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保護等多個環節。當前的關鍵環節是節水,從觀念、意識、措施等各方面都要把節水放在優先位置。針對“空間均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樹立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相均衡的原則。“有多少湯泡多少饃”。要加強需求管理,把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承載力作為剛性約束,貫徹落實到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中。在“系統治理”方面,從山水林田湖到山水林田湖草,再到山水林田湖草沙,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治水也要統籌自然生態的各要素,不能就水論水。要用系統論的思想方法看問題,生態系統是一個有機生命軀體,應該統籌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治山和治林等。對于“兩手發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障水安全,無論是系統修復生態、擴大生態空間,還是節約用水、治理水污染等,都要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的作用,分清政府該干什么,哪些事情可以依靠市場機制。水是公共產品,政府既不能缺位,更不能手軟,該管的要管,還要管嚴、管好。
隨后,習近平總書記又先后主持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以及防汛抗旱、河湖長制、飲水安全等工作并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都始終貫穿了“十六字”治水思路這條主線,與“十六字”治水思路一脈相承,充分體現了“十六字”治水思路的內涵要義。如,關于節水優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決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節約集約轉變;把節水作為受水區的根本出路,長期深入做好節水工作,根據水資源承載能力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產業結構、人口規模;把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同北方地區節水緊密結合起來,以水定城、以水定業,注意節約用水,不能一邊加大調水、一邊隨意浪費水。這些主要論述圍繞處理好水資源開發利用增量與存量的關系,進一步指明節水的方法和路徑,并再次強調節水是一項長期工作,必須深入開展。關于空間均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要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產業發展;南水北調要立足流域整體和水資源空間均衡配置,科學推進工程規劃建設。這些重要論述圍繞處理好社會經濟發展與水資源的關系,對調水工程建設、缺水地區水資源管理提出了更為明確和嚴格的要求。關于系統治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追根溯源、系統治療;要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種生態要素的協同治理,推動上中下游地區的互動協作,增強各項舉措的關聯性和耦合性。這些重要論述從處理好治水要素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細化和豐富了系統治理的內涵與要求。關于兩手發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保護修復生態環境獲得合理回報,為處理好治水中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指明了方向。
二、深刻認識“十六字”治水思路為邏輯嚴密的治水理論體系,是習近平總書記綜觀全局、總結經驗、謀劃未來提出的大國治水方略
十六字”治水思路內涵豐富而深邃,貫穿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深化了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社會規律的認識,明確了新時代治水的方針、原則、方法、路徑,各個方面主旨相通、目標一致,既各有側重,又相互支撐,具有鮮明的思想性、理論性、戰略性、指導性、實踐性,是科學嚴謹、邏輯嚴密的治水理論體系。
從理論邏輯來看,“十六字”治水思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更加注重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更加突出節約優先、保護優先、生態優先,更加強調從改變自然、征服自然轉向調整人的行為、糾正人的錯誤行為,深化了保護發展的實踐認識,體現了我們黨對治水規律認識的新高度,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系論述的理論內涵,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組成,深刻闡釋了人與水、人與自然辯證統一的關系。“節水優先”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強調要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突出節水的優先地位,把節水作為解決水問題的根本出路。“空間均衡”表明要尊重自然和客觀規律,將人口經濟發展規??刂圃谒Y源承載能力范圍之內,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系統治理”強調解決水問題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在統籌自然生態各個要素的基礎上進行治水。“兩手發力”是矛盾對立統一規律的具體應用,要求在解決水問題、提供水服務時,不能僅依靠政府,或僅依靠市場,要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切實把政府和市場的優勢都充分發揮出來。
從歷史邏輯來看,“十六字”治水思路深刻論述了治水與治國的內在關系,鮮明指出了治水對我國的特殊重要性,明確水安全是涉及國家長治久安的大事,是在縱覽中華民族五千年治水史基礎上對治水規律的科學把握。我國獨特的地理條件和農耕文明決定了治水對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國家統一興盛的重大意義。大禹治水催化了統一國家的誕生,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修建都江堰、鄭國渠、靈渠得以成就大一統霸業。我國歷史上一些“盛世”局面,無不得益于統治者對水利的重視,得益于水利建設成就。興水利、除水害,古今中外,都是治國大事。興修水利,取江河之利為民所用,提高生產能力和水平,實現民富國強,是長期以來我國治水事業長盛不衰的內在動力和基本邏輯,從都江堰、京杭大運河到三峽、南水北調、小浪底等,發揮了巨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既造福當代,更澤被后世。盡管不同時期治水重點和任務有所不同,但其共同點都是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穩定的環境和條件,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
從實踐邏輯來看,“十六字”治水思路針對新老水問題相互交織的國情水情,面向經濟社會發展對水利的實踐需求,為統籌解決新老水問題、支撐和保障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科學指南。在保障國家安全與發展的需求方面,我國防洪工程體系需要進一步鞏固提升,需要建設現代化、高標準、與經濟社會相協調的流域防洪減災體系,為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筑起堅強屏障;同時,水工程安全運行及保障能力、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水平需要進一步提升,為國家經濟長期穩定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在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方面,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要求必須尊重流域管理客觀規律,堅持系統觀念,進行統籌保護和治理;鄉村振興戰略要求深入推進農村水利基礎設施提檔升級,鞏固提升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水平,加強河湖管理和實施河湖水系綜合治理,為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提高農村民生保障水平、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供堅實支撐。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需求方面,解決水資源短缺、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污染等新問題,要求必須堅持空間均衡,立足水資源承載能力,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合理規劃城市、土地、人口和產業發展,落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必須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加強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濕地生態保護治理,提升生態系統整體質量和穩定性。
三、準確把握“十六字”治水思路與新發展理念一脈相承,是新發展理念在治水領域的集中體現
新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和發展著力點,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發展都必須遵循。具體到治水工作方面,“十六字”治水思路貫穿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了新發展理念在治水領域的精準要求。
從本質特征上看,“十六字”治水思路與新發展理念是內在統一的。
在根本宗旨方面,“十六字”治水思路根植于對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和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求的準確把握,指導推進治水為民、興水惠民的水利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既是我們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落實新發展理念,要統籌考慮需要和可能,按照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循序漸進,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與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生活品質、生產發展息息相關。“十六字”治水思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準確把握了人民群眾對水的需求已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要求進一步提高水安全的保障標準、保障能力、保障質量,提升水利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切實做到治水依靠人民、治水為了人民。
在問題導向方面,“十六字”治水思路產生于對水災害、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問題的深刻認識和剖析,指導解決水利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貫徹新發展理念,舉措要更加精準務實,切實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水安全中的老問題仍有待解決,新問題越來越突出、越來越緊迫。水資源供需不平衡矛盾突出,資源性、工程性、水質性缺水問題在不同地區不同程度存在,部分地區還出現了河道斷流、湖泊干涸、濕地萎縮、地面沉降等生態問題。“十六字”治水思路就是以新老水問題為導向,深挖根源、找準病因、系統治理、精準施策。
在憂患意識方面,“十六字”治水思路來源于對河川之危、水源之危的深沉憂患意識,指導保障國家水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隨時應對更加復雜困難的局面。就水安全而言,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水安全關系人民生命安全,關系糧食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十六字”治水思路,要求統籌發展和安全,樹牢底線思維,增強風險意識,摸清水災害、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等各方面環節的風險底數,有針對性地固底板、補短板、鍛長板,下好風險防控先手棋。
從內涵要求上看,“十六字”治水思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根本要義。
第一,“十六字”治水思路指明新時代治水的全新治理之道,是創新發展在治水領域的本質要求。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于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十六字”治水思路是要從解決新老水問題的實際需要出發,重新確定新時代治水的目標方向、關鍵環節、科學方法、實踐路徑,集中體現了對治水領域理論創新、實踐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的要求。
第二,“十六字”治水思路聚焦治水工作中長期存在的不平衡問題,是協調發展在治水領域的集中展現。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必須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十六字”治水思路聚焦水資源短缺、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污染問題,用協調的方法,以協調的目標和協調的評價標準,通過節水優先處理好水資源開發利用增量與存量的關系,通過空間均衡處理好水資源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通過系統治理處理好水資源與其他生態要素的關系,通過兩手發力處理好水治理中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極大增強治水的整體性,有利于實現治水領域的協調發展。
第三,“十六字”治水思路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綠色發展在治水領域的客觀必然。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必須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十六字”治水思路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想,要求節水優先、遏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減輕對水生態、水環境的損害,按照“有多少湯泡多少饃”的原則,落實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上限、水環境質量底線和生態保護紅線,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取向。
第四,“十六字”治水思路總結吸取國內外治水經驗教訓,是開放發展在治水領域的內在體現。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要發展壯大必須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堅持對外開放,充分運用人類社會創造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和有益管理經驗。“十六字”治水思路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總結升華國內水問題解決和水安全保障豐富實踐經驗,吸取借鑒世界各國治水經驗教訓,展現新階段中國治水成效,積極參與國際水治理,體現了時代賦予治水的歷史使命。
第五,“十六字”治水思路彰顯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是共享發展在治水領域的生動呈現。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必須堅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十六字”治水思路,其根本宗旨就是治水為了人民,以百姓心為心,順應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治水依靠人民,要吸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我國治水的偉大實踐;治水成果由人民共享,使治水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習近平總書記“十六字”治水思路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精髓、植根新時代治水實踐而逐步形成的邏輯嚴密的理論體系,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是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要從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高度理解和把握“十六字”治水思路,不斷增強貫徹落實“十六字”治水思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全面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能力、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大江大河大湖生態保護治理能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