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视频免费在线看-日韩欧美亚洲第一在线-国产区欧美区亚洲区-在线动漫欧美自拍亚洲日韩

以規劃為引領 強力推動“十四五”水利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1-09-03  來源:水利發展研究  

  前 言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領導人民堅持不懈開展大規模水利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保障水安全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明確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把水安全上升為國家戰略,為系統解決我國新老水問題、保障國家水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一、 水利基礎設施體系逐步完善,為國家水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經過多年來大規模水利建設,我國已建成較為完善的江河防洪、城鄉供水、農田灌溉等水利基礎設施體系,水利工程規模和數量躍居世界前列,防洪和供水保障能力均已達到較安全水平,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1)防洪減災體系不斷完善,大江大河干流基本具備防御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洪水能力

  全國共建成5級及以上堤防32萬公里。建成各類水庫9.8萬多座,其中大中型水庫防洪庫容1681億立方米,開辟國家蓄滯洪區98處,容積1067億立方米,大江大河基本形成以堤防、控制性樞紐、蓄滯洪區為骨干的防洪工程體系,綜合運用攔、排、蓄、滯、防等各種措施,能夠有效抵御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最大洪水。

  (2)經濟社會用水保障水平不斷提升,正常年景情況下可基本保障城鄉供水安全

  相繼建成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引漢濟渭、引洮供水、大伙房輸水、吉林中部供水、鄂北水資源配置、牛欄江-滇池補水等一批大型跨流域、跨區域調水工程。全國水資源配置和城鄉供水體系逐步完善,區域水資源保障能力持續增強,有效解決資源性、工程性、水質性缺水問題為促進水資源與人口經濟布局相均衡提供了重要基礎。重要城市群和經濟區多水源供水格局加快形成,城鎮供水得到有力保障,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提高到83%;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加快實施,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3億畝。

  (3)水生態治理與修復成效顯著,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啟動實施黃河中上游、長江上中游、京津風沙源、東北黑土區、巖溶地區石漠化治理等國家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工程,大力推進坡耕地整治、清潔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強度明顯下降,水土流失嚴重的狀況得到全面遏制。

  同時也要看到,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水資源特點以及人口經濟狀況,決定了我國是世界上治水任務最為繁重、治水難度最大的國家之一。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我國水安全風險不斷加劇、水利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水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適配性有待提升等,這些問題需要下大力氣加以解決。

二、對標“三新一高”要求,水利發展面臨新形勢新任務

  水資源是基礎性、先導性、控制性和戰略性資源,水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和組成部分,是涉及全局性和穩定性的控制因素,對促進人口、資源、經濟、環境協調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對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1)黨中央擘畫了新階段水利發展新藍圖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水旱災害防御能力,實施國家水網工程重大工程,推進重大引調水、防洪減災等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建設等作出具體部署?!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就繼續完善水利基礎設施,加快構建國家水網提出了明確要求。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必須心懷“國之大者”,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瞄準目標、找準任務、抓準重點,科學謀劃和系統推進“十四五”水利發展工作。

  (2)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賦予水利發展新期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既是我們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水資源與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生活品質、生產發展息息相關。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鄉村振興戰略穩步實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人民的需求已經從“有沒有”向“好不好”“美不美”轉變。過去,人們對水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防洪、飲水、灌溉等方面,人們更關心發生大洪水時生命財產是否有安全保障、日常生活是否有足夠的飲用水、干旱年份糧食生產是否有保障?,F在,人們對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的需求更加迫切,人們關心更多的是自來水敢不敢直接喝、河里的魚敢不敢放心吃等。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必須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高水利公共產品的有效供給和服務質量,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保障國家水安全對水利發展提出新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十四五”時期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為目標,以優化水資源配置體系、完善流域防洪減災體系為重點,統籌存量和增量,加強互聯互通,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在水災害頻發等老問題仍未根本解決的同時,水資源短缺、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污染等新問題更加凸顯,洪澇干旱災害仍是心腹大患,防汛抗旱仍然面臨嚴峻挑戰。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必須樹立底線思維,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水利基礎設施的韌性,強化水安全風險預報、預警、預演、預案能力建設,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風險防控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

三、以規劃為引領,以國家水網為載體,推動“十四五”水利高質量發展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要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水利部黨組巡視整改“三對標、一規劃”專項行動為契機,高起點謀劃、高質量推進水利規劃計劃工作,為“十四五”水利高質量發展開好局、起好步奠定堅實基礎。

  (1)以“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為引領,持續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是國家“十四五”規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編制并組織實施“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黨中央治水決策部署的重要抓手,是今后5年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依據,對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求,全面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遵循“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的重大水利工程論證原則,統籌發展和安全,把保障國家水安全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持續水安瀾、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的需求作為根本目的,把水安全風險防控作為底線,把水資源承載力作為剛性約束上限,把水生態環境保護作為控制紅線,加快構建國家水網,全面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工作要以提升“三個能力”為目標,即:加強水旱災害防御能力建設,進一步完善流域防洪減災體系,強化水旱災害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及調度管理體系,不斷增強重大水安全事件風險防范化解能力;加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安全利用能力建設,完善國家水資源配套工程體系,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基本形成節水型生產和生活方式;加強水生態保護治理能力建設,進一步提升江河湖庫水源涵養和保護能力,建立地下水監控管理體系,全國地下水超采狀況基本得到緩解,京津冀和東北等重點地區地下水超采狀況得到有效遏制。到2035年,力爭建成與基本實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的水安全保障體系,水利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人民群眾飲水放心、用水便捷、親水宜居、洪旱無虞。

  (2)以國家水網建設為重點,不斷完善水利基礎設施體系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為目標,以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優化水資源配置體系、完善流域防洪減災體系和水生態保護治理體系為重點,統籌存量和增量,加強互聯互通,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一是立足流域整體和水資源空間均衡配置,統籌謀劃國家水網總體框架。根據我國的江河水系格局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初步提出國家水網主框架,即通過建設南水北調東、中、西線骨干輸水通道,連通江、淮、黃、海四大水系,東西互濟、互聯互通,實現水資源南北調配,為國家重要經濟區、城市群、糧食主產區和能源基地等提供水源保障。通過以流域為單元優化防洪減災體系布局,構建由上中游骨干水庫、干流河道堤防、蓄滯洪區組成的防洪工程體系,保障流域和區域防洪安全。通過加強水源涵養區保護修復,加大重點河湖保護和綜合治理力度,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地下水超采治理,恢復水清岸綠的水生態體系。在此基礎上,加快構建東北、西北、東南、西南等區域水網。同時,加強國家骨干網、省市縣水網之間協同融合,逐步形成國家水網“一張網”,共同承擔保障國家水安全的作用。

  二是堅持系統思維,加快推進“十四五”國家水網骨干工程建設。國家水網工程是國家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已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通過實施一批重大引調水、供水灌溉和防洪減災等項目,構建國家水利基礎設施骨干網絡。結合《“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編制和實施,遵循“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的重大水利工程論證原則,綜合考慮各類項目前期基礎、水資源開發利用條件、建設制約因素、需要與可能等情況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加快形成“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國家水網。

  三是以南水北調工程為主體,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科學有序地推進一批戰略性、管長遠、利全局的國家水網重大工程建設。南水北調工程是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是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生命線。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按照堅持系統觀念、堅持遵循規律、堅持節水優先、堅持經濟合理、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原則,扎實做好南水北調后續工程規劃設計和建設管理,深入開展方案比選論證,科學確定建設規模和總體布局,實現南北調配的水資源配置格局,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