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十大水利工程”進展如何?對水利發展有什么支撐作用?1月3日,大河網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大水利工程”已有7項相繼開工,2019年度累計完成投資37.75億元,西霞院水利樞紐輸水及灌區工程、洪汝河治理工程正在加快推進,計劃于2020年3月開工建設。
總投資357億元 “十大水利工程”助力破解水問題
據介紹,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河南面臨著新老水問題同時并存、相互交織的嚴峻形勢,水災害多發仍是嚴重威脅,水資源不足成為突出短板等問題日益凸顯。為破解水問題,河南出臺了《關于實施四水同治加快推進新時代水利現代化的意見》,謀劃實施了引江濟淮(河南段)、小浪底北岸灌區、趙口引黃灌區二期、西霞院水利樞紐輸水及灌區、小浪底南岸灌區、衛河共產主義渠治理、宿鴨湖水庫清淤擴容、大別山革命老區引淮供水灌溉、洪汝河治理、黃河下游貫孟堤擴建等“十大水利工程”。
“十大水利工程”總投資357億元,工程竣工后,將新增年供水能力17.81億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積338.7萬畝,新增補源灌溉面積402萬畝。能為嚴重缺水的商丘市、周口市和永城市、鹿邑縣開辟長江水這一戰略水源,年調長江水6.34億立方米。同時,將構建覆蓋12個省轄市和5個省直管縣(市)的豫北、豫中、豫東骨干水網。還可修復生態,提高防洪減災能力等。
“十大水利工程是‘四水同治’的基礎工程,工程的實施有利于打通重要節點、完善骨干網絡、提升水網功能,真正讓水活起來、讓生態好起來、讓環境美起來。”河南省發改委農經處處長楊大群舉例,如引江濟淮(河南段)工程,建成后年引長江水6.34億方,形成全省長江、淮河、黃河互聯互通互補的水網格局。
7項工程已相繼開工 2019年累計完成投資37.75億元
大河網記者從發布會現場獲悉,截至目前,“十大水利工程”中引江濟淮(河南段)工程、小浪底北岸灌區、趙口引黃灌區二期、小浪底南岸灌區、宿鴨湖水庫清淤擴容、衛河共產主義渠治理、大別山革命老區引淮供水灌溉等7項工程已相繼開工,共下達中央和省級投資17.21億元,2019年度累計完成投資37.75億元,是計劃完成投資27.48億元的137.4%。
具體來看,宿鴨湖水庫清淤擴容工程完成投資11.45億元,是年度計劃的286.2%;大別山革命老區引淮供水灌溉工程完成投資3億元,是年度計劃的300%;衛河共產主義渠治理工程完成投資4.74億元,是年度計劃的59.5%;引江濟淮(河南段)工程完成投資9.3億元,是年度計劃的99.8%;小浪底北岸灌區工程完成投資6.8億元,是年度計劃的340%;小浪底南岸灌區工程累計完成投資2.45億元,是年度計劃的122.5%。
兩項工程計劃2020年3月開工建設
此外,“十大水利工程”還有3項未開工,分別是洪汝河治理工程、西霞院水利樞紐輸水及灌區工程和封丘倒灌區安全建設(貫孟堤擴建)工程。
據河南省水利廳總工程師李斌成介紹,西霞院水利樞紐輸水及灌區工程、洪汝河治理工程正在加快推進,計劃于2020年3月開工建設。對封丘倒灌區安全建設(貫孟堤擴建)工程,正在進一步深入系統的謀劃和論證,河南省水利廳將積極配合黃委,加強與水利部銜接匯報,爭取早日開工建設。
會議表示,下一步,已開工的7項和即將開工的兩項工程,將加快建設進度和前期工作,同步推進配套工程建設,嚴控工程質量,狠抓生產安全,嚴防揚塵污染,確保將“十大水利工程”建成優質工程、精品工程、安全工程和綠色工程,將“四水同治”這一惠民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早日惠及廣大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