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綠色發展,把建設生態文明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河湖是生態空間的重要組成,全國各地正積極探索水利綠色發展新思路,深入開展水生態治理修復,加快完善現代水利基礎設施網絡,治水興水管水邁入新階段。在此背景下,以“水利、創新、融合、發展”為主題,由河北省水利科學研究院主辦,北京師范大學水科學研究院、城市水循環與海綿城市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河南省水利勘測設計研究有限公司、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協辦的水科學高級論壇暨《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編輯委員會工作會議于2017年5月13日~14日在北京舉行。作為《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編輯委員會委員,公司董事長翟淵軍出席了會議;技術副總監陸海、馮光偉、水環境院副總工安增強、數字工程中心副總工張玉明參加了會議。
本次工作會議規格高、質量高,特邀了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5位院士及7位業內專家進行發言及學術報告。河北省水利廳白順江副廳長、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張忠義總工、中國科學院王光謙院士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
中國科學院劉昌明院士以“跨流域調水與生態水利的若干探討”為主題,對基于維系生態的跨流域調水適宜的調水量及全球變化下調水的挑戰等內容進行了深入的探索與思考;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厚群對大型渡槽地震作用下槽內水體地震動水壓力特點、動水壓力的確定、動水壓力與槽體相互作用及其工程應用等成果進行了分享,研究成果具有較強的工程適用性。中國科學院夏軍院士從生態水文的需求與發展、生態水文研究的問題、生態水文學的發展戰略三個方面探討了目前我國生態水文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內容豐富、言淺意深;中國工程院康紹鐘院士對華北地區農業種養結構現狀與農業水資源利用和節水潛力進行了分析,對華北地區節水型農作結構與種植模式進行研究并提出了政策建議。
北京師范大學水科學研究院徐宗學教授、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學院束龍倉教授、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流域水循環模擬與調控國家重點實驗室雷曉輝博士、清華大學水利系王忠靜教授、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張發旺研究員、蘭州大學旱區流域科學與水資源研究中心賀纏生教授分別就城市洪澇災害、地下水科學研究典型案例、南水北調中線水量水質聯合調度與運行控制、水權的前世今生、中國北方巖溶地下水功能及其調查研究方向、流域水文研究進展等方面進行了報告。公司董事長翟淵軍主持了水利部景區辦陳吉虎副主任、中國水利學會水力學專業委員李貴寶教授關于生態文明視域下做好水利風景區的幾點思考,河長制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的報告。幾位院士與專家的發言及報告均為當今較前沿的水科學研究內容,語言詼諧幽默、內容令人深思。學術報告后,翟淵軍董事長出席了編輯委員會工作會議,就目前期刊現狀及發展進行了討論。
本次水科學高層論壇暨《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編輯委員會工作會議對探索水利發展新思路、提升水利創新能力,提高《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期刊學術影響力、實現水利改革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此次會議,公司派出了相關專業帶頭人參加,為公司了解和掌握水利發展前沿發展趨勢起到了積極作用。
工作會議開幕
王光謙院士致辭 劉昌明院士學術報告
陳厚群院士學術報告 夏軍院士學術報告
康紹忠院士學術報告 翟淵軍董事長主持學術報告